应天城,始建于元朝至正二十六年,完工于明朝洪武二十六年,历时二十八年。

作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都城,史上诸城均难望其项背。

占地面积约二百三十平方千米,也就是差不多两万多公顷,三十四万多亩,分为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垣,

仅仅京师城城墙便超过三十五千米,而外郭城更是超过六十千米,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城。

应天城北依长江,玄武湖,南有秦淮河绕城而过,有明一朝都是大明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

也是此时全世界人口最多,规模最大的城市。

整体上也一改历代都城传统的矩形城墙而是结合了传统礼教,堪舆天象,以及自然地理,地势防御建成,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这也是朱瞻基有时候很佩服自家这位太爷爷的原因。

不说其靠着一个破碗打天下的传奇经历。

就是一些很多的观念上,这位太爷爷可以说都是十分超前的,思想也更是前卫。

毕竟能打破传统,把一国京师重地建成这种看上去没有丝毫规矩可言的样子,也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不过此时的周忱更是佩服朱瞻基这位太孙殿下的勇气。

暖阳下。

应天城,城南,京师城外,一群身上穿着统一服装,印着大明第一建筑集团公司字样的工匠,正拿着许多测量的工具,绳索,木尺等等,在测绘着一条由仪凤门至长江码头的水泥马路。

这段路程距离算不得远,大概只有三四公里的样子,但是却是大明的第一条水泥路。

作为京师城北通往长江码头的主要城门,仪凤门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一年中大量的马车,货车穿行,即使是以砖石进行了铺垫,但是朝廷依旧需要每年数次对这条道路进行维修。

否则就会形成大量下陷的车轴印,一但下雨天就会造成雨水淤积道路阻塞的情况。

选择这条路作为第一条水泥路的实验之地,这也是周忱几经思考后的结果。

毕竟水泥路的效果目前来说只是推测,一切没有真正应用到实际当中时,所有事情都无法盖棺定论。

而将这条关系这长江漕运的道路作为选择,即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一次对水泥路的考验。

而且这条道路很短,施工的期限就会变短,也能够在短时间内看出结果。

而经过数日的测绘,这条水泥路也是基本规划完毕。

为了不影响到漕运,在顾佐这边的配合下,原本的道路旁边再次被规划了一条宽二十米,长达两公里有余的水泥路。

一些应天的民夫也被建筑公司雇佣,对这条刚刚规划出来的水泥路进行基础的整平,以及路基的清理和修建。

不同于以往由兵卒看管民夫,建筑公司这边则是安排了专门的工匠,负责进行指挥管理。

这些人身份明确,头上还戴着一个个由竹子编制成的特殊安全帽。

本就是工匠出身,对于这些事情自然经验丰富,虽然是第一次上阵指挥,但是一切都是游刃有余,比起兵卒的看管,明显要来的更加高效。

一些出了问题的地方,对这些工匠而言,也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事情。

而在这些工匠的指挥下,一些民夫也是有序的将各种石子运送过来,然后铺平整个道路。

即使是大冬天的,作为重要的漕运道路,这里一天来往的商贾,以及行人还是不少的。

看到这里的情况,这些人也都是十分好奇的。

稍加打听方才得知了朝廷准备让工部名下一个什么建筑公司修建一条新的道路,

但是具体的这些民夫却不知晓,询问那些属于建筑公司的工匠,然而这些工匠一个个却是守口如瓶,对这事儿丝毫不提。

如此一来,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一些人心中便更是好奇,再加上看到建筑公司的工匠们穿着特制的工装,以及特着特制竹帽,因此每天都会出现大量的好事之人在此围观。

因为属于第一条水泥路,周忱这边对这里也很重视,因此规划上用了不少时间。

但是规划结束后,修建起来却是并不麻烦,加上现在建筑公司不缺钱,直接雇佣了大量民夫的情况下,两公里的道路,平整路基这些事情,差不多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被彻底弄好。

效率不可谓不高。

而水泥的事情,朱瞻基这边也早就

让工部再次建立了新的水泥厂。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北雄

北雄

河边草
大业六年,强盛的大隋迎来了转折点。这一年,隋帝杨广开始准备征伐高句丽,顺势拉开了隋末战乱的序幕。接下来的几年间,天下板荡,群雄并起。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草莽豪杰,门阀世家,纷纷粉墨登场,逐鹿天下。北方突厥汗国,雄踞漠北,虎视眈眈。内忧外患之下,一个强大的帝国,最终轰然崩塌。这是个最具传奇色彩的时代,也同样是中原大地最为混乱黑暗的时节。就在这样一个时候,一个来历奇异的边塞少年,带着草原的风寒,
历史 连载 984万字
军工科技

军工科技

止天戈
军工科技,衡量一个国家国防力量强弱的重要标准。强大的武器装备能力斩千军,杀人于千里之外,能重新定义战争。强大的武器装备能捍卫疆土,抵御外敌,护佑国泰民安,保我盛世太平。我愿为这大国复兴锻造利剑,我愿为这国泰民安熔铸长城。持我利剑,必将披荆斩棘,所向披靡。守我长城,必能克敌制胜,捷报频传。且看一个年轻人如何创造一个属于他的军工霸业2.0时代。
历史 连载 1035万字
抗日之军武系统

抗日之军武系统

最爱吃肉的鱼
《抗日之军武系统》林睿因为替战友当子弹,穿越到了1937年抗日时期,在这个时代他利用系统奖励的武器,杀的日伪军屁滚尿流
历史 连载 329万字
我的谍战岁月

我的谍战岁月

猪头七
他是深藏敌人内部的红色‘火苗’。他是身手敏捷、功勋卓著的红队队员‘陈州’。他成功打入军统,军统戴春凤的爱将。他是程千帆,一个坚定的红色战士!“黑暗里,你坚定地守望心中的太阳;长夜里,你默默地催生黎明的曙光;虎穴中,你忍辱负重,周旋待机;搏杀中,你悄然而起,毙敌无形;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他的故事从1936年的初春开始……企鹅群号:78697817
历史 连载 955万字
织明

织明

蜗牛非牛
崇祯十一年,流寇肆虐,胡虏横行,帝国破碎,大厦将倾。张诚穿越而来,附身于一个骑兵千总,适逢鞑虏入寇,奉命随督臣卢象升入卫京畿。且看张诚如何力挽狂澜,平匪荡寇、驱除鞑虏。重新织起大明江山,使天下太平、四海威服,再开大明盛世!
历史 连载 533万字
民国投机者

民国投机者

有时糊涂
在中国出生,在美国长大,嗯,好吧,好吧,就是穿越这样的老套故事。这是我的第一部小说,如果您认为写得好,请投我一票,如果您认为写得差,请指正。读者群:黄埔军校第一期55374701(招生中)黄埔军校第二期81036724(已满)黄埔军校第三期33045967(已满)黄埔军校第四期85625983(已满)黄埔军校第五期894
历史 全本 839万字